(资料图)
■一针见血
“奇葩证明”为何没完没了
本以为,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,“奇葩证明”的事该销声匿迹了。可是,有些事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,它就不合理地存在着,时不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,谁也没办法。
这不,前几天,就有网友发视频吐槽,家人在为85岁的奶奶办理户籍证明资料时,陷入了证明“你妈是你妈”的困境。85岁老人要办的是广州暂住证,但户籍所在地长春当地辖区派出所却“由于年代久远及历史原因,我们无法查到二人系母女关系的纸质线索”,所以一直办不下来。
办不下来怎么办?这又倒底是谁的责任呢?有没有办法补上呢?
小马飞刀注意到,有法律人士建议,可由公民住所地的村委会或者居委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,通过询问相关证人的方式,来证实公民的真实身份以及亲属关系;也有网友建议,可以采用亲子鉴定的方法。好吧,错不是老人的错,受折腾的却是老人和她的女儿。要知道,向申请人出具户籍证明是公安机关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。因为自身保管出现问题导致档案缺失,本身就是失职行为。当事单位不但不积极想方设法为申请人处理申请,弥补工作失误,而且将失职行为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,将事情复杂化。这种理应由公共服务部门自己解决的问题,却通过权力转嫁到群众身上,是一种隐形的官僚主义,也是缺乏服务精神的行为。
“证明”本身并没有错。在现代公共生活中,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,在从事社会活动时经常要证明身份或某些事项。只有明确了各自角色,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权利义务才能明确,社会才能正常运转。因此,除少数缘于权力部门的人为刁难外,和其他正常的证明材料一样,“奇葩证明”并非毫无必要,而是确有信用担保的需要,防止有人在获取资格、享受待遇及办理事项时弄虚作假。可以说,人们最反感的主要还不是证明“我妈是我妈”,而是证明“我妈是我妈”往往特别费力费事,让人不胜其烦。客观地讲,“奇葩证明”的出现,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。更多的,可以将其视为我们完善国家治理体系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进程中的一只“麻雀”。淡定而冷静地解剖这只“麻雀”,真正探清其问题和症结所在,方能辨证施治。
现在,大多数老百姓、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具备了抵制“奇葩证明”的意识,正在逐渐形成抵制“奇葩证明”的社会风气。越是在这种时候,一些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更应该认真领会国家的相关规定,顾及群众的切身利益,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水平,把最大的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,让居民享受到最大的权利和便利。而不是非等到被曝光,被质疑,被批评了,才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。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,“奇葩证明”就会没完没了。
小马飞刀
标签: 没完没了